六年级数学教案《整理和复习》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时常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案《整理和复习》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六年级数学教案《整理和复习》1教学内容
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
教材第46、第47页的内容。
教学目标
1.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,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。
2.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,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。
3.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,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。
重点难点
重点:概念和计算法则的整理。
难点:运用所学概念,灵活解决问题。
教具学具
练习题投影片。
教学过程
一、整理本单元的知识
1.课前布置作业,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。
2.展示学生的知识结构图。
二、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
1.回忆。
分数除法可以分成几种情况,请你分别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,小组讨论。
2.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下表。
三、课堂作业新设计
四、思维训练参考答案
六年级数学教案《整理和复习》2一、教学内容
解决问题的练习课。(教材第44~45页练习九第3、4、7、8题)
二、教学目标
1.复习“已知两个数的和(差)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,求这两个数”“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”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,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。
2.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三、重点难点
重难点: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。
四、教学过程
一、基础练习
只列式,不计算。(课件出示题目)
(1)一条公路全长900 m,已修的米数是剩下的1/2。已修的、剩下的各有多少米?
(2)修一条公路,甲队单独修要4天,乙队单独修要5天。两队合作,需要修多少天?
点名学生回答,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。
二、指导练习
(一)已知两个数的和(差)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,求这两个数
1.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。
(1)学生读题,理解题意,明确应用题类型。
(2)师:解决这类题有哪些方法?
引导学生回顾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决。
(3)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。
(4)学生独立列式计算,点名学生板演,集体订正。
(5)师生共同归纳方法。
2.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4题。
学生独立完成,两人一组相互订正,最后集体订正。
(二)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
1.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7题。
(1)学生读题,理解题意。
(2)师: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?
引导学生说出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。
师:这类问题有什么数量关系?
引导学生说出总路程÷速度和=相遇时间。(板书数量关系)
师:总路程知道吗?
引导学生发现也可设全程为单位“1”来解决问题。
(3)学生独立列式计算。
(4)点名学生回答,根据回答,板书:
1÷1/2+1/3
=1÷5/6
=6/5(时)
(5)教师小结:类似这样的行程问题也可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求解。
2.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8题。
点名学生板演,其余学生独立完成,最后集体订正。
三、巩固练习
1.完成教材第45页“练习九”第5题。(学生独立完成,教师订正)
解:设白昼是x小时,则黑夜是3/5x小时。
x+3/5x=24 x=15
3/5×15=9(时)
2.教学教材第45页“练习九”第9题。(学生独立完成,两人一组相互订正)
1÷1/8+1/10=40/9(天)
40/9<5,5天能种完。
3.一项工作,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,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。甲、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4/5?(课件出示题目)
4/5÷1/10+1/15=24/5(天)
四、课堂小结
你有哪些收获?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?
板书设计
练习课
第7题:总路程÷速度和=相遇时间
1÷1/2+1/3
=1÷5/6
=6/5(时)
教学反思
1.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
练习过程中,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想、去做、去评。若有疑问,则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,最后集体订正。
2.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。
学生在思考、交流的过程时,一直处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应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,也鼓励学习较弱的学生勇于提出问题,同时用积极的言语对他们的思路给予肯定,使学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。
六年级数学教案《整理和复习》3课模简介
日常的新授课,我基本围绕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,先学和当堂训练都体现了学生一节课的自主性,教师只需要“点”。不过我个人认为教学模式不是一尘不变的,比如数学有计算教学新授课、空间与图形教学新授课、统计与概率新授课等,不同的课型有时模式也是灵活多变的,这样才能把一节课上实、上好。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呈现为“五个环节”。
1.导入新课,板书课题环节。一般是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并板书课题,也经常采用设问激疑法起动新课,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。
2.揭示目标,明确任务环节。一般采用投影或小黑板方式呈现。要求简明扼要,具体明确,实实在在。
3.先学环节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动态检测两个小环节。学生需要是小组合作先学,要手脑并用,积极思考。动态检测是对看书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测验的手段,一般有提问、板演、书面练习等形式。动态检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、错误,并积极思考备课,为进入“后教”环节做好准备。
4.后教环节。一般包括订正、讨论、补充、总结几个小环节。方式上通过订正、讨论,各抒己见,会的教不会的,必要时教师出面帮助学生补充、订正、归纳、总结、完善,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所 ……此处隐藏1904个字……0减少20%后是多少?(4)1000元增加2%后是多少?
(5)100比某数多10%,求某数?
二、知识梳理
1、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%。
①谁是单位1。
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?
③已知女生有500人,求男生有多少人?
④已知男生有450人,求女生有多少人?
2、把③、④两题进行比较,然后小结。
3、课本104页第3题,105页第1题。
二、税款的计算方法,利息的计算公式。
1、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。
2、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:利息=本金利率时间(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%的利息税,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%)
3、什么利息不纳税?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?
三、巩固与深化练习
1、课本104页的第4题。
2、课本105页的第6题。
四、作业
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、3、5题
六年级数学教案《整理和复习》6教学内容:练习十三的第46题。
教学目的: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。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,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。
教具准备:
①画有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圆锥和球*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;
②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圆锥和球*的模型各一个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整理
教师: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?它们的名称是什么?
学生: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(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)。它们是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圆锥和球。
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,让学生观察。
教师: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,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。
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。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,如几个顶点、几条棱、几个面、几个底面、底面的形状、高、曲面等。
教师: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,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?
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的模型说明: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;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。
教师:怎样求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的表面积?
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表面积的方法。
教师:怎样求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圆锥的体积?
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。
教师:大家说得很好,学习得很扎实。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,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。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,给它们分分类,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。先自己试着分一分,然后说一说,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,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。
让学生自己试着分,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分法、分类的理由。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,可以有几种分法。如:
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、12条棱、8个顶点,没有曲面。
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。
圆柱、圆锥和球都有曲面。
长方体、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。
长方体、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。
教师: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,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,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、运用起来也更灵活。
二、课堂练习
教师:现在.我们还要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。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。
1.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。
读题后,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,要求的是什么。
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?(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、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,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。)
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,教师行间巡视,做完以后集体订正。
2.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。
请学生读题后,教师提问:这道题先要求什么?(先要根据高与半径的比,求出高的长度。)
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,教师行间巡视,提醒学生第(1)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,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。做完以后集体订正。
3.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。
请学生读题后,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:
这道题先要求什么:(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.56平方米、高是1。2米的圆锥的体积:)
再求什么?(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,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、高是2厘米,求这个长方体的长。)
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,教师行间巡视,做完以后集体订正。
六年级数学教案《整理和复习》7:
知识整理
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,形成支识网络。
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?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。汇报同学互相补充。
复习概念
什么叫比?比例?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?
什么叫解比例?怎样解比例,根据什么?
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?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?
什么叫比例尺?关系式是什么?
基础练习
1填空
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/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( )。
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,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。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( )。
甲乙两数的比是5:3。乙数是60,甲数是( )。
2、解比例
5/x=10/3 40/24=5/x
3 、完成26页2、3题
综合练习
1、 A×1/6=B×1/5 A:B=( ):( )
2、9;3=36: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,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?
3用5、2、15、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( ):( )、( ):( )
实践与应用
1、如果A=C/B那当( )一定时,( )和( )成正比例。当( )一定时,( )和( )成反比例。
2、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/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,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.4它们的比是5:4,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?
板书设计: 整理和复习
比例的意义
比例 比例的性质
解比例
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义
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
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应用题
反比例应用体题
教学要求:
1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,能区分比和比例。
2、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、反比例的意义,能正确进行判断。
3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。
文档为doc格式